
化解动作见层次最安全的配资平台
作家亲授写作课
神态传神映心理
孩子写人物
只会 “妈妈笑了”“老师说了”?
动作描写像报流水账,神态刻画没灵魂?
背了一堆好词好句,人物还是 “木头人”?
其实孩子写不好人物,是因为没掌握 “让人物活起来” 的核心技巧 —— 精准的动作神态描写!
现在机会来了!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、楚才杯评委冯开老师,带着 10 年教学沉淀、1500 + 学员实战验证的秘诀,推出《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特训课》!
咨询通道 报名通道
作家亲授写作课
展开剩余83%主讲老师:冯开
能让 85% 学员语文成绩显著提升、辅导学生屡获冰心作文奖、楚才杯竞赛佳绩的冯开老师,不仅是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,更是懂孩子、懂写作的实战派导师。
作为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硕士,他深耕儿童写作教学 10 年,既懂文学创作的底层逻辑,又熟悉中小学作文评分标准;身为楚才杯作文竞赛评委,他清楚高分作文的加分密码,更知道孩子写作时容易踩的 “坑”。
他创作的《发现另一个世界》《夕照街 13 号》等作品斩获冰心儿童文学奖、《东方少年》优秀作品奖,而他的教学,更是把这些专业创作技巧,转化成了孩子能听懂、会运用的简单方法。难怪家长们都说:“冯老师的课,能让孩子真正学会‘用文字画画’。”
1 节课掌握 5 大核心技巧
这堂《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特训课》,冯开老师把多年创作和教学经验浓缩成 5 个简单易学的步骤,从 “化整为零” 到 “融入心理”,层层递进,让孩子很快就能掌握人物描写的核心秘诀。
01给动作 “化整为零”
很多孩子写动作只会 “一笔带过”,比如 “老师喝了一杯茶”。冯老师会教孩子把一个大动作,分解成一连串连贯的小动作:“停止讲课→拿起保温杯→拧开杯盖→试探温度→大口猛喝→砸巴嘴唇”,让动作有过程、有细节,读起来画面感十足。
02 给动作 “涂脂抹粉”
选对动词 + 加对修饰语,是动作描写的加分关键。比如:同样是上楼梯,小女孩是 “跑”,小男孩是 “蹦”,大胖子是 “挪”,不同动词精准刻画不同人物。再配上速度、力度的修饰词和生动比喻,比如把鹿儿跑回家比作 “采了蘑菇的小兔子”,让文字瞬间活起来。
03 给动作 “配上声音”
没有声音的描写是 “无声电影”,这节课会教孩子两种 “配音技巧”:一是加入人物的对话,二是配上恰当的象声词。就像描写倒果汁,加上同学们的嚷嚷声和 “哗 —— 哗” 的水流声,读者仿佛身临其境,画面感直接拉满。
04 给动作 “加上表情”
表情是人物内心的 “晴雨表”,冯老师会引导孩子把动作和表情结合起来写。比如 “鹿儿嘀咕着,大眼睛里泛上潮湿的光亮”,既写了动作,又刻画了神态,人物特点立刻鲜明起来,比单纯写 “鹿儿很伤心” 更有感染力。
05 给动作 “融入心理”
最高级的描写,是通过动作神态暗示心理。冯老师会教孩子:兴奋时的 “响指”、紧张时的 “手抖”、得意时的 “眉开眼笑”、绝望时的 “瞪大眼睛”,这些动作神态背后,都是人物的内心活动。就像糖巫婆 “捂紧眼睛和嘴巴” 的动作,既写出了她的处境,又体现了她的绝望,比直白抒情更鲜活。
精彩课堂预告
成果看得见
“孩子作文曾写得磕磕绊绊,人物没生气,本来之前只是希望孩子写作文能流畅一些,不害怕写作。没想到现在孩子作文登上《趣味作文》,语文成绩也从 80 多分飙到 95 分!”
—— 四年级家长李妈妈
“孩子之前楚才杯初赛都难进,冯老师带着打磨动作神态描写,人物一下就活了,竟拿下二等奖,作文还被《楚才报》发表!”
—— 六年级家长张先生
10 年教龄、1500 + 学员验证,超 85% 孩子语文进步,还有不少孩子习作登上《少年文艺》《小溪流》等知名刊物,这样的好课,现在仅需19.9 元就能学!
发布于:北京市鑫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