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盟这步棋味道变了。表面“援乌”,却越来越像一场换皮的东扩。钱继续给,部队也准备进。像不像北约? 真正的拐点,早在那次白宫会面就埋下了。特朗普在会议室里对欧洲几位要人冷冷的,连眼神都懒得多给半秒。那之后,欧洲的语气肉眼可见地硬了。德方高层公开喊话要对俄加压,法方干脆把话摊开:欧洲必须坐在谈判桌边。坐不上桌,连话筒都轮不到,心里那股别扭劲儿,谁都看得出来。 怎么上桌?砝码得有。砝码从哪来?乌克兰身上掏。钱是一种,兵是另一种。看动作吧,不久前欧盟又掏了超40亿欧元给乌。数字不算惊天动地,但节奏很密。给钱还不够,还默许乌军把手伸向“友谊”输油管道,成立“乌克兰委员会”,姿态摆满。可这下匈牙利真急了。 一方面,“友谊”管道一断,匈牙利那边能源供应立刻打喷嚏。冬天还没到,家里先发凉。另一方面,曾有个设想,把乌克兰纳入欧盟当作“不入北约”的替代方案,听起来像个折中。匈牙利不接招。甚至特朗普亲自打电话问欧尔班,你到底为什么拦?欧尔班回得干脆:进欧盟给不了乌克兰安全,没必要,还危险。这个判断不合时宜,却扎心。可惜,这种不合群的声音,被急着“上桌”的欧洲绕开了。 更大的信号来了。9月1日,冯德莱恩公开说,欧洲多国正在推演冲突结束后向乌派兵的方案,这会被写进一份“安全承诺”。话音透着决心。她还透口风投查查配资平台,英法主导了一个志愿联盟,方案已经很具体,白宫认可这条路。这套组合拳的味道熟不熟?熟。还是那股跨大西洋的老味道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预案背后的后盾。冯德莱恩提到,特朗普已经给过保证:这支由欧洲主导的多国部队,后背是美国。指挥、情报、后勤,都会有强力支援。听着很稳,做起来却是另一回事。北约不进,欧盟进;旗子不一样,脚步一个样。在地图上,效果区别有多大?俄罗斯会不会把这当回事?答案摆在那,俄方早就把态度讲透了——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驻军布局在乌境内,不管你叫北约还是欧盟。 普京在天津上合峰会的发言,像一把直刀,戳向了根。镜头里,他在中国摊位前拿着煎饼,笑意很松弛。真正说到事时,表情一下收紧。他说,乌克兰想要持久和平,必须正视北约东扩问题。不是一句外交辞令,而是把“根源”这个词按在了桌面上。他的判断也不拐弯:正是西方要把乌克兰拉入自家势力范围,才有了今天的危机。更硬的是要求。普京提过要有“书面承诺”。可见俄方在寻找可验证、可落地的止损点。说到底,口头保证在这片土地上早就失灵。从明斯克到伊斯坦布尔,所有纸面上的停火都被战争的尘土吹散。俄方这次强调“写下来”,背后的心态很清楚:不想再被无限豁免的口号牵着走。
底气从哪里来?看今年战线的推进就知道。年初时,俄军控制区域的规模还在一个相对小的曲线里摆动。到5月,新增控制面积一下子拉到449平方公里。趋势走出来,地图在变形。8月30日,俄方发布的一段官方影像又丢出一个“无意泄露”的暗示:画面里那张地图,把敖德萨、尼古拉耶夫一并纳入想定。视频里的发言人投查查配资平台,是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,他那句“就算在和谈协商期间也不会停火”,把外界的幻想压回了地面。把这两条线合起来看,俄方的信号很直白:你不停手东扩,我就继续西进。不给承诺,就在战场和谈判之间双轨推进,榨取筹码。 中国和印度怎么看?在天津,俄方给了一个罕见的高频认可,称赞中印在推动解决危机上做了实事。中国这边的轨迹也清楚,和巴西一起提了六点共识,自身又拿出了十二条主张,核心是劝和促谈,释放人道援助,愿意参与战后重建。这些动作是真金白银,仓库里一箱箱物资装上车的照片不少。可前两天,泽连斯基在公开场合又说“不需要中国援助”。听着扎耳朵。是政治姿态还是路径依赖?外界一时也看不透。 欧盟想借乌克兰上桌,俄方想借战线逼承诺,美方想借盟友稳地位,乌克兰想借外援保安全。每一方都有算盘。算来算去,风险越滚越大。如果“北约东扩”这根刺拔不出来,任何重建蓝图都像是在风里搭棚子。一阵风,掀了。
回到天津的现场。普京的那几句话不复杂,重在明确。他的诉求,一是承认东扩带来的安全焦虑真实存在,二是拿出可验证的止步安排,三是谈判不等于停火,俄方不会自缚手脚。这套逻辑,听起来冷酷,却符合这场冲突的底层结构。 硬顶到底,最先塌的会是民生。欧洲冬季能源的故事,写过一遍还会再来。乌克兰的城市重建,每往前一步都要解释预算从哪里来。俄罗斯的财政和兵员,也经不起无限度拉扯。谁先从“面子战”里退半步,谁就更接近现实。 光明网:《“欧洲人必须上桌”欧洲领导人“特泽会”后密集表态》 财联社:《俄乌和平前景蒙阴?欧委会主席:欧洲正制定向乌克兰派兵具体方案》 VOCO新闻:《普京上合峰会提俄乌和平方案:须正视北约东扩问题》 经济日报:《俄罗斯对乌克兰野心不止四州?总参谋长讲话背后地图曝线索》
鑫福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